1930年2月18日,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冥王星的存在,并且在往后的日子,冥王星跻身了行星的行列,成为了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九大行星”的说法流传76年之久。
2006年1月19日,正值这位发现冥王星的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的100岁诞辰,美国宇航局(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按照计划前往冥王星进行探测。为了纪念克莱德·汤博的贡献。探测器上还装载了他的部分骨灰。
也正是在当年的9月13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终结了“冥王星算不算合格的行星”的话题,他们决定把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普罗大众的强烈反对。在美国的一些州参议院甚至宣称:冥王星被国际天文联合会不公平地降为了矮行星,甚至还有通过类似的决议,还有的把国际天文联合会说成是“科学上的异端”。
那么问题来了,冥王星凭什么说降级就降级?为什么有人会说冥王星是太阳系当中又怪又可怕的天体?
在太阳系中的众多天体中,冥王星可以说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它有很多别的天体没有的特质。在太阳系中,很多天体都有自己的卫星,冥王星也有,这颗卫星叫做:卡戎。同样都是卫星,其他天体的卫星都比自己小很多,甚至都要相差一两个数量级,但是冥王星不是,它的卫星相对于它来说并不小。
这使得它们之间发生了潮汐锁定,也就是冥王星总是一面朝着卡戎,卡戎也总是一面朝着冥王星。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卡戎并不能够看成是冥王星的卫星,它们应该是一个双星系统。
除此之外,冥王星的公转和自转也很独特。自打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建立了物理学之后,天文学家用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拟合出太阳中天体的运动情况,预测天体未来的运动趋势,甚至有数学家仅仅依靠笔和纸,通过计算就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
可是冥王星却一直在挑战科学家们的底线。它的轨道从长远的角度上看是混沌的。所谓“混沌”指的是非线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这就使得科学家很难预测得准冥王星的运动情况,太阳系内细微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改变冥王星的轨道。
这也就算了,冥王星的轨道和太阳系内其他的行星轨道很不一样。首先,它的轨道倾斜度很高,要远远高于其他行星。因此,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太阳和其他行星像是在一个平面运动的,只有冥王星是凸出来的。
除了高倾斜度,冥王星的离心率还非常高,这就导致它有的时候在海王星的内侧,有的时候在海王星的外侧。
这些奇奇怪怪的特质让一些学者怀疑,冥王星到底是不是太阳系土生土长的天体,有没有可能是太阳系外的天体,后来被太阳系所俘获了?基于这个想法,甚至有人提出:冥王星会不会是外星人安排到太阳系来的?
冥王星除了“怪”,还很可怕。对于生物而言,这里的致命的。由于距离太阳太遥远,平均距离达到了59.15亿公里,是日地距离的39.54倍。因此,这里几乎是感受不到太阳辐射了,冥王星表面的平均温度仅为零下229℃,要远低于其他行星。
冥王星表面主要是由固态氮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些甲烷和一氧化碳。有许许多多的冰火山和冰川,它们的温度也要低于零下200℃,如果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直接登上冥王星,那立马就会被冻“脆”。因此,说这里是炼狱一点都不为过。
2005年,天文学家发现了阋神星,它的质量要比冥王星还要多27%,这一下子引发了天文学家们的激烈争论。如果冥王星要依然算作是行星,那么阋神星要不要也算作行星?
如果日后还发现类似大小的天体,是不是还得把它们也编入到行星的行列当中,那么行星的队伍岂不是太庞杂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文学家就需要重新定义:行星。于是,经过激烈的讨论,天文学家最终意见达成一致,他们认为,要成为一颗行星,需要至少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这个天体要围绕着太阳运动,这一条排除了许多个头很大的卫星;
其次,这个天体的质量要足够大,大到可以通过自身引力把自己约束成一个球形,这一条就排除了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小行星;
最后,这个天体可以清理自身轨道附近的天体,这一条是用来区分矮行星和行星的。
冥王星被降级就是因为最后这一条,冥王星的轨道附近有大量的天体,它只占自身轨道附近所有天体质量的7%。
因此,它符合这一条件,只能屈居矮行星的行列,而后来发现的阋神星以及其它和冥王星个头差不多的天体也都不满足这一条件,所以它们被统一归类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