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向来以豪放为后人称道,其实风格不同的词他都能写,包括那种小清新风格的作品,比如这首《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开头就渲染一种农村的气氛。初夏季节,枣花飘落,落到人的身上。第二句写重点写所闻,到处是缫车的声音,写出民间劳动生活的图景。然后重点写所见是“牛衣古柳卖黄瓜”,写古柳下有农人在卖黄瓜的场景。
上片写农事的生活风物,展示农村日常生活,有自然风景,有农事,有生活场景。
下片写自己,“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作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郊游至此,人困马乏,可能又饥又渴。最后“敲门”一句富于情韵,此情此景让人如在眼前。
这首词写农村景象,把初夏的麦收、缫丝、卖瓜都写入词中,景物明丽如画,农作物的繁茂以及词人与农人的融洽关系,溢于词中。
古代词人在苏轼之前只有刘禹锡、孙光宪写过反映农村题材的,但仅少量,而且内容单一。
苏轼在这首《浣溪沙》中则展示了新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题材,在词史上自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词记叙自己在郊游时的所见所闻,似乎是信手拈来。但在构思和造语上都颇具匠心,词中的枣花、牛衣、古柳都是农村常见的景物,尤其是敲门问茶的行为,表现出农村淳朴的风格,语言明白如口语,风格清新如画,是本词显著的艺术风格。
这种表现农村清新风格的词作,后世大概也就是辛弃疾的那首《清平乐》可以与之相媲美吧: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