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徐世勣、李世勣、李勣,多次改名的他是唐朝仅次于李靖的将领

可以说,徐世勣是唐初最为复杂的一位名将,从他改过多次名字就可见一般。

他本名叫徐世勣,随李密降唐后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因而他也叫李世勣。李世民去世后,因避讳太宗名字,改为李勣。

叫徐世勣的阶段

徐世勣,字懋功,《隋唐演义》里说的徐懋功就是他。他是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人,从小就是个富二代,据说家里佣人成群,积粮如山。虽然有富豪的命,却没有富豪的病,徐世勣从小并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习气,而是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苦人家,史书记载他“拯济贫乏,不问亲疏。”

17岁的时候,徐世勣投奔了瓦岗军。像他这样的富二代投身起义,当然不是为了谋生计,而是为了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

瓦岗军的创立者是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翟让原本是隋朝官员,因为犯错被判了死罪。一个好心的狱吏看他是个人才,说不定以后能干大事,就把他救了出来。翟让侥幸逃出来以后,就到了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这个地方。翟让在江湖上口碑不错,不久又有王伯当等英雄豪杰来投奔他。本文的主角徐世勣,也在他17岁的时候来到了瓦岗寨。别看徐世勣年纪小,鬼主意却不少,他给翟让出主意,要瓦岗军去劫运河上的船,获取船上的金银财宝。徐世勣对翟让说:“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财物非常方便。”果然瓦岗军得到了很多财物,可是这种行为,招来了隋朝政府军的讨伐,隋朝排出张须陀讨伐瓦岗军,翟让性格软弱,企图逃走,徐世勣把他拦住,然后徐世勣带领瓦岗军采取伏兵袭击的战术,击败了隋军,他们的主将张须陀更是在战场上被斩杀。

“勣与频战,竟斩须陀于阵。”(《旧唐书·李勣传》)

虽然当时瓦岗军在江湖上小有名气,但还只能说是“小气候”,后来瓦岗军能成为“大气候”,跟一个人物的到来有关,他就是李密。

由于李密心里过意不去,就让人把受伤的徐世勣搀扶进自己的大营,亲手给他上药。后来翟让剩下的部队就交由徐世勣、单雄信和王伯当三个人分别统领。

不久天下大旱,灾民遍地,徐世勣给李密出主意,让他攻占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仓。黎阳仓是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拿下以后既可以供应自己的军队,也可以赈济灾民。大业十三年九月,李密派徐世勣率领五千人渡过黄河,与元宝藏、郝孝德率领的军队一起攻占了黎阳仓。然后瓦岗军开仓赈济灾民,天下很多人响应,十几天的功夫,就有二十多万青年投奔了瓦岗军。

可以说徐世勣的计策,帮助瓦岗军扩大了规模,而且在江湖上,给瓦岗军大大刷了一波好感。

此时的瓦岗军在江湖上人气越来越火,在自家后院却也着了“火”,也就是说在内部发生了一次叛乱。

瓦岗军的第一任领导人翟让,和他的继任者,第二任领导人李密之间,一直是一种比较尴尬的关系,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矛盾重重。虽然翟让甘于让贤,但是对翟让忠心耿耿的老部下们还是不服这个李密,瓦岗军内部形成了支持李密的一方和支持翟让的一方。最后李密干脆摆了一场鸿门宴,在宴会上杀死了翟让。当时徐世勣也在座,刀斧手还差点误伤到他,一刀就砍到了徐世勣的脖子上,差点就砍死了。

就在此时,徐世勣的好友王伯当从远处看见,大声喊了一声让侍卫住手,说这是徐世勣,不要砍!单雄信也站出来为徐世勣说话,这才救下了徐世勣一条命。

接着李密走出来说:“我与诸君同起义兵,本来就是为了除暴平乱。可是司徒却专横贪虐,欺凌同僚。今日只诛杀翟姓一家,与诸位没有干系。”

由于李密心里过意不去,就让人把受伤的徐世勣搀扶进自己的大营,亲手给他上药。后来翟让剩下的部队就交由徐世勣、单雄信和王伯当三个人分别统领。

李密瓦岗军在发生兵变不久,隋朝也发生了一场兵变。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动兵变,把隋炀帝杨广杀掉了。宇文化及杀掉隋炀帝以后,收编了禁卫军,这样他的军队总人数就达到了十几万人,要想养活这么多人,必须找一个粮食充足的地方作为根据地,才能长久立足。宇文化及很快将目光锁定在了徐世勣驻守的黎阳仓。

大业十四年六月,宇文化及率军渡过黄河,进入黎阳,派军包围徐世勣。李密率步骑兵二万人,驻扎清淇(河南省淇县东南),跟徐世勣用烽火联络。

赶到战场以后,李密不急着与宇文化及交战,而是深挖壕沟,高筑营寨,与城里的徐世勣内外呼应,每当宇文化及发兵攻城,李密就从背后攻击他,牵制他的兵力,让他无法全力进攻。

宇文化及恼羞成怒,大肆修筑攻城武器,发誓一定要攻下黎阳仓,可是徐世勣也是避免正面交锋,深挖壕沟,令他停步不前,又挖掘地道,偷袭宇文化及的军营。宇文化及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

仗是打赢了,可是瓦岗军内部矛盾又开始凸显出来,仗打赢了以后李密越发骄傲自大,而且关键是虽然他手里有粮,可是他没钱,将士们拼命打赢了仗,没法奖赏他们,因此将士们逐渐对他不满起来。

此时,连一向宽容待人的徐世勣都忍不住了,在一次宴会上公开讽刺李密,让他注意自身的缺点和瓦岗军现存的问题。这让李密很生气,带来的后果很严重,李密从此开始疏远徐世勣,不在对他委以重任。


在瓦岗军内乱的时候,身在洛阳的王世充也没闲着,他杀掉了隋朝末代皇帝隋恭帝杨侗(dòng),自己登基称帝,国号郑。称帝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瓦岗军,结果他率领军队大破瓦岗军,让盛极一时的瓦岗军仿佛在顷刻间瓦解,从此消失在了历史中。

瓦岗军被王世充瓦解掉以后,徐世勣展现出他忠义的一面。当时李密投奔了李渊,因为李渊跟他同根同种,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关陇集团的后代,所以李密一失败就投奔了李渊。

此时的徐世勣,还守着李密的老地盘黎阳,此时他也很犹豫到底何去何从。此时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他就是魏征。

魏征是跟着李密去的长安,可能是他想给唐高祖留下个好印象,毛遂自荐说他能劝说徐世勣投降,李渊任命魏征为秘书丞,前往黎阳劝降徐世勣。

魏征的口才肯定是很好的,不然他也不会后来成为唐太宗身边著名的谏臣。反正徐世勣被魏征这么一劝,就同意了降唐,不过他归附的方式与众不同,很特别。

徐世勣对他身边最得力的助手郭孝恪说:“我所占据的地盘,那以前都是李密的地盘,如果现在我直接将其献给唐朝,等于是利用旧主的地盘给自己邀功请赏,很可耻,不能这样做。”

于是他这样投降:他把属下的郡县、户口、军队、马匹的数目开列一张清单,派这位得力助手郭孝恪携带这份清单前往长安,送给李密,再由李密转交给李渊,仍然算是李密送给大唐的礼物。

这边李渊已经听说徐世勣要投降了,很高兴,可是等了半天也等不来降表,正着急呢,这时候李密来了,李密原原本本这么一说,李渊大为感慨,说:

“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旧唐书·李勣传》

意思是说李密感怀旧主的恩德,推辞功劳,这是个大忠臣啊。

然后李渊下令,拜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氏,依旧镇守黎阳。从此徐世勣就改名叫李世勣了。

叫李世勣的阶段

钱钟书在《围城》里有这样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此时的李世勣刚刚归附唐朝没多久,他的老上司李密,正准备着从唐朝逃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密归附大唐以后,本以为李渊会赏他个大官做做,至少给个宰相嘛!结果李渊只给了他一个光禄卿的职务。所谓的光禄卿,说好听点叫宫廷膳食部长,说难听点就是管食堂的。

李密当了一个多月的光禄卿以后,越发觉得大唐不是自己的归宿。哪里是自己的归宿呢?李密感到迷茫。于是李密跟身边值得信赖的战友王伯当一商量,决定叛唐。找什么借口离开呢,李密向李渊上奏,说他主动替大唐去讨伐王世充。

李渊同意了这个请求,可是身边的大臣纷纷劝说,认为李密必反,放他走如同放虎归山。李渊回答说:

“帝王自有天命,非小子所能取。”(《资治通鉴》)

李渊还设宴为李密等人饯行,李渊还亲自给他夹菜敬酒,李密叩头拜谢,李渊又任命王伯当担任李密的副手,一同出发。

后来在随同李密出关的人当中,有一个人动摇了,这个人叫张宝德,他察觉出李密要反叛了,在跟着李密混下去,自己也会受连累。给李渊写了一封信,告诉李渊说李密必反。

看完这封密奏,李渊也后悔了。此时李渊既想把李密召回来,又怕把他提前给逼反。李渊只好颁布了一道诏书,让李密回京,再接受一项任务,让他的部队缓慢前行,等李密接受了任务再赶上去和部队会合。

很明显这是一招缓兵之计嘛,骗不了李密。

李密跟部下说现在要回去难逃一死,不如先就近攻破桃林县(今河北灵宝市东北),收了这里的士兵和粮草,壮大一下自己的队伍。

不久李密占领了桃林县城,然后下一个目标是攻打熊耳山。

驻守熊耳山的是史万宝和盛彦师,盛彦师说:“请给我几千人马,一定砍下他的头。”随后,盛彦师赶在李密之前进入熊耳山南麓,封锁要道,命令弓箭手埋伏在两侧高地,步兵埋伏在山涧之中,下令说:“等贼人走到一半,同时发起攻击。”

李密率领兵马进入熊耳山,正进入盛彦师的伏击圈,盛彦师占据有利地形发动攻击,将他们拦腰截断。李密军队阵脚大乱,四处溃散。李密也在这里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唐兵举起刀,李密的头颅飞离了肩膀。李密死时年仅37岁,他身边的好战友王伯当也一同被杀。

几天后,两人的首级被传到了长安。李渊随后又把这颗头颅转送给了另一个人,李密的老部下李世勣。

当李世勣看到这颗从长安送来的头颅后,先是惊讶不已,然后悲声痛哭。随后李世勣向李渊上疏,建议将李密的尸首与尸身合成一处安葬。李渊赶紧让人把李密的尸体运到了黎阳。李世勣让部下全部换上丧服,为李密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把他安葬在了黎阳山(今河南浚县东南大伾山)的南麓。

“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绖,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旧唐书·李勣传》)

武德二年(619年),隋末起义中的另一位农民军领袖窦建德,率领十几万大军围攻黎阳,很快将其攻克。包括李世勣的父亲李盖在内的很多人被俘。

本来在这场战争中,李世勣侥幸逃了出来,但是父亲在窦建德的手中,经过几天的思考,李世勣选择回到黎阳投降了窦建德。窦建德当然是欣喜不已,赶紧任命李世勣为左骁卫将军,继续驻守黎阳。

李世勣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想再度回归唐朝,一方面父亲在窦建德手里做人质。正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在窦建德的军营里,突然发生的一场兵变。

发动兵变的人叫李商胡,他和李世勣是拜把子的兄弟,也是被迫投靠的窦建德,希望有一天能离开。李商胡的母亲霍氏,江湖人称“霍总管”,善于骑射,性格彪悍,瞧不上窦建德。因为李商胡跟李世勣关系很好,霍氏也看李世勣一表人才,是个好孩子,就认了他当干儿子。此时霍氏、李商胡和李世勣因为机缘巧合,都在窦建德的军营里。霍氏对李世勣说:

“窦氏无道,如何事之?”(《资治通鉴》)

李世勣回答说:

“母无忧,不过一月,当杀之,相与归唐耳。”(《资治通鉴》)

李世勣把霍氏当成亲生母亲一般对待,宽慰她说:“母亲不用担心,用不了一个月,就把窦建德杀掉,咱们一起回归唐朝。”

霍老太太跟儿子李商胡说,既然李世勣同意反了,那咱们干脆就反吧。于是连夜动手,杀死了窦建德的很多人。

此时李世勣还在窦建德军队这边,听到消息,李世勣是一身冷汗,李世勣带着几十个人跑了,可是父亲还在窦建德这边。

那一刻,想必李世勣料定自己的父亲必定会死在窦建德的手上。

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窦建德杀掉了李商胡,却一直没有杀李世勣的父亲。手下人纷纷不解,窦建德说:

“李世勣身为唐臣,为我所虏,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旧唐书·列传》卷四)

意思是说李世勣是唐朝的大臣,被我俘虏了,当他仍然不忘记大唐,这是忠臣才有的行为啊,怎么能因此治他父亲的罪?可见窦建德能在乱世之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也不是偶然的,他既能明事理,又有胸怀,有一说一,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

再次降唐的李世勣,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他在战场上为大唐不断地建功立业。对刘武周、宋金刚的战争,对王世充的战争,对窦建德的战争,都立下了大功劳。史籍记载,他与太宗同乘一辆车,一块高捷于太庙,这是何等荣耀。

此后李世勣继续为唐朝东征西讨,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巨大贡献。此时的李世勣,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他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曾经有人让李世民修长城,抵御突厥人的入侵。李世民回答说:

“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旧唐书·李勣传》)

意思是李世民说:“我让李世勣驻守在并州,突厥人看见他就害怕得逃走了,让李世勣抵御突厥人入侵,效果不远胜于筑长城吗?”好家伙,这种很夸张的说法,也显示了李世民对李世勣的信任和喜爱。

叫李勣的阶段

唐太宗去世后,李世勣名字又改了,因为太宗规定,只要“世”和“民”两个字,不连写就可以不避讳,可是问题在于,唐高宗李治为了表达对父亲的缅怀,规定“世”和“民”两个字都要避讳,因此就改名叫李勣了。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十二月,李勣突然患病卧床不起,郎中给他开了一副药方,说必须要用人的胡须研成的粉末。李世民听说后,立刻前去探视李勣,并且剪下自己的胡须赐给了他。当李勣双手捧着这几绺龙须时,简直是诚惶诚恐。他当即跪倒在地,“顿首见血,泣以恳谢”。李勣赶紧磕头感谢,以至于把头都磕破了血,流着热泪表示感谢。李世民笑着说:

“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旧唐书·李勣传》)

意思是说我这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你不用这么感谢我!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当时李世民病势依然不见好转,他把太子李治叫到身边,给他交代一些事情,主要提到的人就是李勣。

李世民对李治说:“李勣很有才干,但是你对他没有什么恩惠,我怕他以后未必会尽心为你效力。现在我把他从中央贬谪到地方去任职,你留心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马上出发,等我死后,你就重新起用他为仆射;要是他迟疑拖延,你就把他杀了!”

同年五月,李世民颁发诏书,把时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勣贬为叠州(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都督。

李勣得到消息后,连家都没回,连妻儿老小都来不及告别,拿着诏书就赶紧前往被贬之地。

听到李勣当天就起程的消息,李世民和李治都长舒了一口气。李勣这个人,还能用!

李勣被贬当月,李世民就撒手人寰了。次月,李治即位,这就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登基之后,就给李勣升官,拜其为尚书左仆射。至此,所有的人肯定都会为李勣当初所做的那个决定庆幸不已。

在高宗朝,李勣再立功劳,他以73岁的高龄率领大唐军队出征,平定了“最难啃的一块骨头”高丽。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国王泉盖苏文去世,儿子泉男生继位。一次泉男生外出,让两个弟弟泉南建、泉男产守城。不料弟弟泉南建想独揽大权,自立为摄政王,发兵攻打哥哥泉男生。泉男生走投无路,逃到保别城,派儿子献诚向大唐求援。

唐高宗李治认为这是征服高丽的天赐良机。乾元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高宗任命73岁高龄的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仁贵、高侃、郭待封等人进攻高丽。

李勣率军,靠着薛仁贵等人的勇猛作战,先后拿下了镇新城、扶余城等重要城市,直捣高丽的都城平壤城。

围攻平壤城一个多月,此时的高丽国王高盛感觉守不住,派泉男产带着小一百人,打着白旗向唐军投降。这是只有泉南建还不肯投降,他还发兵多次夜袭唐军大营。泉南建把军事大权交给僧信诚,不料这个僧新城早就有意投降唐军了,他派人到唐军,说自己愿意做内应。五天后僧新城大开城门,唐军杀进城中,泉南建自杀未果被唐军俘虏。高丽被大唐平定。

高宗将有功之臣全部进行封赏,其中进封李勣为太子太师。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孙子叫徐敬业,跟骆宾王等人一起反叛武则天,发动兵变,结果兵败被杀。为此武则天就剥夺了他姓“李”的权利,于是“李勣”又变成了“徐勣”,这是后话了。

“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阵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资治通鉴》)

李勣说,我从小就是就是一个贼人,十二三岁的时候是个无赖,碰见谁就杀谁;十四五岁的时候,我长大了一点,变成了一个难当贼,谁惹我不痛快,我就杀他;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又变成了一个好贼,不随便杀人了,而是上阵当了一个战士,以战士的身份去杀人。

从“无赖”到“大将”,体现了李勣的一个成长历程,他是一点一点成长为了大唐名将。李勣去世后,唐高宗李治为之辍朝七日,赐其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孙子叫徐敬业,跟骆宾王等人一起反叛武则天,发动兵变,结果兵败被杀。为此武则天就剥夺了他姓“李”的权利,于是“李勣”又变成了“徐勣”,这是后话了。

相关文章
道教圣地有哪些山(中国十大知名道教名山)
2024-10-30 10:35:47
英文月份来历(英语月份的由来)
2024-10-30 10:19:53
水平角名词解释(全站仪水平角观测法--测回法、全圆观测法)
2024-10-30 10:04:59
透层封层和粘层区别(透层、粘层、封层之间的区别?)
2024-10-30 09:49:56
缝纫机的使用教程(缝纫机穿线小技巧)
2024-10-30 09: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