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不同且独特浪漫有意义的别称。
农历九月作为秋季的尾声,不仅承载着季节的转换,更蕴含着自然界万物生命力的蓄势待发。
在这个月份里,气温逐渐下降,早晚的凉意愈发明显,仿佛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冬天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
九月还包含了两个重要的节气——寒露和霜降。寒露时节,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露,寒意渐浓。霜降则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开始出现霜冻现象。
这两个节气的到来,不仅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也提醒着我们要开始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农历九月已至,你知道农历九月都有哪些别称?
1.菊月: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古人称之为“菊月”。
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
唐代诗人黄巢的《菊花》诗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深秋:字面含义。
3.晚秋:字面含义。
4.暮秋:将要结束时的秋天。
5.残秋:指秋天将尽的时节。
6.凉秋:“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出自汉代李陵所著的《答苏武书》。
7.穷秋:即晚秋、深秋。
南朝宋鲍照《代白纻曲》说:“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8.三秋:一秋为三月,三秋为九月。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9.杪秋:即晚秋。
唐代诗人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诗:“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10.季秋:秋季最末的一个月。
《礼记·月令》说,“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11.暮商:即暮秋,商音属秋,指秋末。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说,“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杪秋。”
12.商序:秋季。
13.霜序:释义为晚秋季节。
唐代宋之问《早入清远山档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14.霜商:即暮秋。商音属秋。
15.朽月: “朽”字有枯萎,衰败的意思,在这里指秋季大多数植被进入凋零期。
16.玄月:《诗经·尔雅》曰:“九月为玄。”
17.戌月:以十二地支第十一位“戌”命名。
18.授衣月:九月天变凉了,要添衣服了。
《诗经》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宋代诗人陆游《立冬日作》诗写:“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意思是刚过完农历九月,转眼就到寒冷的冬季了。
19.青女月:青女是中国传说里掌管霜雪的女神,青女月即降霜时节。
唐代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诗:“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