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鞍山新世纪真知书院启动“田野课堂”教育实践项目,通过承包校外农村试验田,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劳动实践,将传统劳动教育升级为融合生产、管理与商业运营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开创劳动育人新模式。
在鞍山千山郊外的试验田里,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正分组进行春季播种。与普通农事体验不同,这里的学生需要自主完成市场调研、种子采购、成本核算等前期工作。每个小组制定种植计划书,包含预算分配、生长周期预测和风险评估。真知书院负责人王秋文表示,真知书院通过农田实践基地,构建了“春种夏管、秋收冬售”的全年课程体系,而整套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比如,作物生长涉及生物学、成本核算涉及到数学、市场规律涉及到经济学、设备应用涉及到工程学。希望孩子们以农作物全生命周期为载体,构建“生产-管理-运营”完整价值链的学习闭环。
在试验田旁的临时教室里,学生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草莓成长档案”:从3月选购种苗时的比价表格,到每周记录的植株生长数据,再到计算采收期的投入产出比。学生刘尚说:“原来种地不仅要看天气,还要学会记账。这回自己经历了劳动,也知道赚钱不容易了,每天小组都在用闲暇时间商量如何节省成本,提升产量。我们为此还查阅了很多资料,学会了一些经济理论和专有名词……”
据真知书院课程设计团队介绍,学生小组需按季度提交实践报告,年终将评选“最佳经营团队”,劳动收益的30%将用于公益项目。
“这不是简单的下地干活,而是通过真实生产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王秋文表示,项目特别设置了“意外事件处理”模块,如模拟虫灾爆发时的应急决策,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自然规律与市场规律。目前,该课程已与本地农业合作社建立合作,未来计划引入物联网监测设备,打造智慧农业实践平台。
家长们对于这种“真情境、全过程”的劳动教育模式双手赞成。李女士指着手机里孩子制作的农产品营销方案感慨道:“他们小组为了提升收益,竟然学会了用数据分析客户群体,这种成长是试卷上得不到的。”另一位从事餐饮行业的王先生则表示,“孩子通过成本核算实践,现在能准确地说出家里餐馆每月水电费占比,这种教育让知识从书本里活了起来。”
全媒体记者 沈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