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中国一汽红旗品牌发布会上,一个身着金属外衣、身高1.65米的“特殊主持人”引发全场轰动——人形机器人“旗小智”以流畅的控场能力与发布会负责人默契配合串联整场活动。
“旗小智”凭借精准的语音交互能力、拟人化的手势引导,以及与嘉宾即兴互动的幽默感,不禁让观众直呼“未来已来”。“旗小智”的亮相不仅展现了中国一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传递了中国一汽在AI领域走上进阶之路的强烈信号。
在中国一汽物流车间,人形机器人“旗小智”可实现抓取、搬运、码放全流程循环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大幅提升。
01
从物流能手到舞台明星
揭秘“旗小智”工业基
在“旗小智”亮相本届车展并引发现场观众热议的表象之下,实际呈现的是中国一汽早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工业领域。这场跨界主持是中国一汽多年深耕人工智能、AI 大模型、智能体等前沿技术的自然呈现。
2024年年初,中国一汽便开启了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深度探索,并聚焦智能制造场景应用落地。以物流场景自动化为目标,中国一汽AI研发团队突破了三大技术瓶颈:精准作业,通过优化行走步态算法与稳定性控制模型,人形机器人实现抓取、搬运、码放全流程28秒循环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大幅提升;柔性适配,创新“分层决策规划方案”,融合工业环境语义导航系统与视觉6D位姿估计技术,达成毫米级定位精度;动态控制,全身动量控制算法通过动态调整躯干与四肢协同运动,确保搬运大体积、多形态物料时的平稳性与精准度,轻松应对多形态物料混合拣选作业。
这些技术突破让“旗小智”成为中国一汽物流线上不可或缺的“智能骨干”。在物流车间,“旗小智”日均完成千余个零部件的精准分拣,以 99.98%的运输准确率穿梭于复杂路径,可以说,每一台红旗汽车的顺利下线,都离不开这位“智能员工”的精密协作。
02
从概念产品到实景化应用
率先实现多场景作业规模化
目前,中国一汽已部署了十余台人形机器人,构建起从仓储物流到柔性装配的完整链条,率先实现国内人形机器人多场景作业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我们不以炫技为目的,而是要让技术扎根产业土壤。”中国一汽机器人技术负责人表示,当“旗小智”以“蜂群协作”模式自主应对产线波动时,它们将书写生产效率的崭新篇章,助力汽车智造向高阶跃升。
中国一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取得的成功,离不开近些年在工业AI质检等领域的持续深耕。中国一汽始终以掌握关键技术为使命,在长青工厂、繁荣工厂、新动工厂等多个总装车间,陆续打造了十余款100%自主开发的AI视觉质检产品替代传统人工质检。这些产品通过对生产线上产品的图像识别和分析,能够快速、精准地检测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表面瑕疵、零部件错漏装、人员误操作等难以事后追溯的关键质量问题,问题识别率超过99.5%,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为打造高品质汽车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持续深化技术应用
全面进入智能体阶段
中国一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不止于生产现场,在企业管理领域创新性地打造了红旗云妹、GPT-Code、经销商交付物AI审核、AI智绘、工艺尺寸诊断助手等十余款技术应用。参考OpenAI公司对通用人工智能的5级演进路线(基础对话者-推理者-智能行动者-创新者-组织者),这些技术应用基本展现了“基础对话者”“推理者”的能力。
今年,中国一汽还打造了企业级智能体,并将于不久后发布。这款智能体深度融合大模型技术,通过将全量业务动作映射为动态向量矩阵,构建企业智能生命体,实现业务单元的重组编排,基于MCP协议动态调用企业内部微服务与外部工具组件,打造“感知-决策-执行-进化”的全链路智能,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本。
从舞台主持到车间作业,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中国一汽的AI实践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企业智能体”新时代,更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范式。
来 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