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帮扶行动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深情展开。广东省李西鹏名师工作室联合佛山市桂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骨干教师团队,深入贵州省天柱县、从江县,开展“粤黔协作示范带学”教育帮扶活动,为黔东南山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山海连心传大爱 微光成炬照前程
2025年3月17日清晨,天柱县第四中学(下称天柱四中)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李西鹏名师工作室团队跨越千里山川,走进这所充满民族特色的校园。漫步在书香氤氲的校园里,工作室成员细致考察教学设施,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
教育教学管理交流座谈会
在教育教学管理交流座谈会上,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桂城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李西鹏以“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向未来”为主题,系统分享了桂城一中在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创新实践。“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人。”李西鹏的育人理念引发了与会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思考。天柱四中教师代表则从民族地区教育特色出发,探讨了构建民族教育新样态的实践路径,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共同勾勒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创新蓝图。
学科研讨会同样迸发智慧火花。工作室随行的学科骨干教师与天柱四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进行了深入研讨。双方围绕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学科建设等话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学科研讨会
捐赠仪式上,工作室为天柱四中捐赠教学物资改善办学环境,并向该校姚慧同学发放7200元专项助学金并捐赠学习生活物资。天柱四中校长姚友礼动情地说:“粤黔协作示范带学活动是教育理念的深度融通,是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实践。我们将把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转化为育人动能,努力将天柱四中打造成为粤黔教育协作的示范窗口。”
当地媒体报道广东省李西鹏名师工作室到天柱四中开展“微心愿”捐赠活动
跋山涉水送春风 教育星火照深山
当天下午,帮扶团队经过三小时崎岖山路的跋涉,抵达海拔1200米的从江县谷坪乡山岗小学。这座镶嵌在梯田云海间的教学点,仅有4名教师坚守,却为70名侗乡孩童点亮了求知的明灯。当团队成员抱着捐赠物资翻过最后一道山梁时,孩子们早已在校门列队迎接,他们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李西鹏名师工作室向孩子们捐赠一批书籍
李西鹏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将一册册崭新的书籍递到孩子们手中。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工作室与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教师重点探讨了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的可行路径。骨干教师团队提出的云端教学资源共享、山区教师研学培训等建议,为破解山区教育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让山区学校不再是“教育孤岛”。
当天,桂城一中数学教师、清华大学陈开霖博士还带来“游戏化教育”课程,将数学逻辑与肢体运动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让知识在山巅绽放光彩。临别时,孩子们用一曲《大山的孩子》表达谢意,质朴的歌声在山间回荡,传递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游戏化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
古樟荫庇书声远 薪火相传教育兴
次日,帮扶团队走进从江县西山镇第六中学。在这所被百年香樟树荫庇的校园里,李西鹏将精心准备的四大名著等经典书籍送到学生代表手中,并寄语同学们在书中汲取力量、拓宽视野,成为有文化、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李西鹏名师工作室向孩子们捐赠一批书籍
孩子们捧着新书,脸上洋溢笑容。
在座谈交流环节上,李西鹏强调,“教育帮扶需从‘输血’转向‘造血’,让先进理念在山区落地生根”。随后,帮扶团队针对乡村学校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分享了桂城一中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课堂效率提升策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帮扶教师还以桂城一中的发展历程为样本,与六中教师团队共同探讨了第六中学“红色文化+民族特色”乡村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
教育星火越山海,育人薪火映华章。此次“粤黔协作示范带学”教育帮扶活动,以“精准送教、资源共享、长效赋能”为核心,通过“学科示范+管理赋能+爱心助学”三维联动,让城市教育智慧与乡村文化根脉深度交融。它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深度融通,更是教育生态的共建共育,体现了“山海相连,教育同心”的协作精神,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书写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公平发展的动人篇章。
文/南海融媒记者 黎小燕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