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四红)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会议。会上潘功胜表示,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出三类10项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数量型政策上,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价格型政策上,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结构型政策上,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其中降准降息措施引发不少关注。更细化来看,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权威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次降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降准0.5个百分点,另一部分是完善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其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至0%。在他看来,降准0.5个百分点有效满足了长期流动性资金需求。
当前市场流动性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的,为保持流动性充裕,人民银行短期流动性投放每天开展操作,且操作规模较大。权威专家分析,此次降准可以调整市场流动性结构,相应适当减少短期流动性工具的滚动续作,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同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负债稳定性,弱化银行高息揽存动力,压缩非银机构资金空转套利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整同步完善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权威专家指出,这些年来人民银行围绕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核心使命,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一直在改革和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不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在央行开立的准备金账户不能用于清算,清算职能由开在银行的同业存款账户实际承担,其货币创造机制与银行有本质不同,对此类机构大幅降准是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重要举措。
“此外,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领域提供金融支持,其存款准备金率很早就低于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前述权威专家称,这次再阶段性大幅降低其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降低这些机构的负债成本,提高负债稳定性,增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
“当前我国存准率下调非常必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研院院长连平同样指出,存准率变动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规模逐步扩大,货币政策总量调节的传导链条将更加复杂,存准率对市场总量的调节难度上升。
我国货币政策短期调节工具较为丰富,且操作更加灵活,货币市场渐趋成熟。连平称,从过去40余年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看,央行也已积累了灵活调节存准率的操作经验。理论上存准率似乎可以更低甚至降至接近0%的水平,如出于审慎考虑,留有一定“缓冲区”,可以将存准率维持在3%—5%区间。他介绍,此次降准前,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存准率为6.6%。降准0.5个百分点后,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连平预测,以目前我国的经济体量、增长速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流动性状况、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来测算,我国存准率可以降至发达国家大多数1%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大多数5%之间的水平,甚至低于5%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至少还有2—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