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图美心思巧,电诈伎俩更花哨;古道马岭宣新法,民族团结共守章!”8月25日上午,悠扬的白族山歌伴着阵阵掌声在大理州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村民罗文兴家的白族小院中回荡。这场结合白汉双语的“入户宣讲”是“云岭网安大篷车巡回之旅”活动中的一环,用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将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延伸到院坝里、群众间。
“网络诈骗套路多,切莫上当尝苦果”“不明链接有病毒,骗人骗钱快删除”“扫码付款要确认,谨防加码骗钱财”……一条条网络安全标语在罗文兴家的院落中显得格外醒目。云南省委网信办驻福和村工作队长牛巍淞、北京市炜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律师邵成举以及“洱源美好推荐官”组成宣传小分队来到村民家中,用家乡话、身边事向村民们讲解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购陷阱等网络安全隐患,传授实用网络风险防范措施,强化村民网络安全意识。
这场以“宣传入户零距离,精准讲解有温度”为特色的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打破了传统网安宣传的“单向灌输”模式,将网安课堂直接搬到村民家中。针对白族群众的本地文化特色,用白汉双语宣讲的方式和村民“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讲解。
考虑到参与村民中有不少家长、学生和老年人,宣传小分队在《网络安全保护法》《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等常规网络普法内容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针对学生群体网络法律风险及老年人网络使用安全的专题讲解。
近年来,学生网络贷款引发的悲剧屡见报端。邵成举律师结合全国及本地发生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的运作模式和严重危害。“看似门槛低、借钱快,实际上利率高昂、催收手段恶劣,有的学生因虚荣心而深陷债务泥潭,甚至拖累到家庭。”他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警惕网络借贷广告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除了网贷风险,院坝会还向大家重点普及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知识。宣传小分队从《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发,强调网络平台防沉迷机制的重要性,呼吁家长关注孩子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防止网络欺凌、信息泄露和不良信息侵蚀。
针对村里老年人越来越多的“触网”现象,牛巍淞提醒:“大爹大妈平时用手机看新闻、看抖音,一定不要相信那些‘你中奖了’的消息。”结合近期多发的“中奖诈骗”“保健品陷阱”和“冒充亲友转账”等典型网络骗局,他耐心讲解防范要点,叮嘱老人们“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此外,他还普及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相关条款,建议子女多多关心父母的数字生活,帮助老人安全跨越“数字鸿沟”。
“点链接领红包、扫码免费领水果的信息能信吗?”“使用手机支付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家里娃娃手机玩游戏被扣了好多钱该怎么避免?”为巩固网安宣传效果,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村民们踊跃提问,宣讲成员们一一耐心回应,并为村民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折页,方便大家回家后随时查阅。不少村民表示,这样的宣传形式“听得懂、用得上、记得住”。
一场院坝会,聚拢一群人,宣传一部法,拉近一片心。这场开在村民院坝里的网安宣传课,真正抵达了网络安全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将法律及时送到群众身边、送进群众心里。
来源:昆明信息港
编辑:姜蕾
审核:陈唯一
终审:付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