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流浪地球3》官宣开机,导演郭帆携主演吴京、沈腾亮相,现场还展示了剧组自主研发的AI助手“WEi”——这款基于国产大模型的工具能快速调取剧本、美术设定等资料,成为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新标志。与此同时,《此心安处》与《速度与激情7》重映,让“AI换脸”技术再度成为焦点。从减龄塑形到复活逝者,AI正以颠覆性姿态改写电影创作规则。这场技术革命如何改变影视行业?又面临哪些争议?
从“手工雕刻”到“智能生成”
AI换脸技术正在进化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最喜欢的演员已经去世,或者外形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让他重新以原貌“复活”在电影中?电影制作人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电影里的“复活术”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它背后是特效团队的辛勤付出和AI技术的神奇助力。
在AI技术尚未成熟时,早期的电影特效使用传统CGI(计算机生成图像)实现角色“数字减龄”或“角色复活”,这是耗时费力的工程。2008年著名爱情片《返老还童》中,布拉德·皮特的逆生长需手动标记600个面部关键点,单帧渲染耗时90小时;2016年《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作为星战系列的外传,希望引入一些观众喜爱的经典角色来增加看点,特别“复活”了已故演员凯丽·费雪饰演的莱娅公主,以及已故演员彼得·库欣饰演的塔金总督团队。光是彼得·库欣一人,就需要扫描了其32部电影用来捕捉演员的所有特征,最终电影中该角色出现的207个镜头耗资超100万美元。这些“手工定制”技术虽惊艳,却因成本高昂难以普及。
AI的介入让效率发生质变,也大大降低了成本。2023年《流浪地球2》通过自研模型,将吴京的减龄镜头处理速度提升10倍,成本仅为好莱坞的1/5。
正在热映的《此心安处》,是《阿甘正传》原班人马打造的新片。汤姆·汉克斯和罗宾·怀特时隔30年重逢。影片改编自理查德·麦圭尔的同名漫画,讲述了百年间,多个家庭住进同一间房子后,跨越世纪的爱、失落、欢笑和泪水。影片聚焦三代女性,展现不同时代的命运选择,温情且真实。
在技术上,该片通过AI换脸等先进技术,打破演员年龄限制,重构观众对时间与家庭的认知,同时保持电影的情感核心。据了解,该片采用Metaphysic公司提供的实时生成式AI换脸技术,该技术通过分析演员的生物特征,如瞳孔反光和皮肤血氧浓度,实时生成不同年龄的面部状态,让68岁的汤姆·汉克斯在片场直接看到29岁的自己,演员还能即时调整表演,实现情感表达的精准迭代,并将后期制作周期从数月压缩至零。
随着AI技术的普及,观众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AI技术也被要求能够适应更高级需求,例如,在电影《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中AI技术复活的莱娅公主,虽然登场仅4秒,依然被指出眼神空洞、表情僵硬。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爱尔兰人》耗费2亿美元为片中的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实现减龄,却因“年轻面孔下的衰老体态”遭观众诟病。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去年上映的《传说》当中,AI复原的27岁成龙被指“像戴着面具跳舞”。
反观新一代的技术《此心安处》,AI技术通过骨骼肌理模拟算法,同步调整演员身形与步态,解决了“数字冻龄”的肢体匹配难题。游戏《赛博朋克2077》的开发者坦言:“完全理性的AI行为反而显得虚假,适度混乱才是人性化的密钥。”对此,他们特别在游戏中为一些配角添加10%的行为随机性(如走神、重复动作),玩家反馈这样的调整反而增强可信度和真实感。这些发现为影视创作提供新思路:AI并非追求绝对拟真,而是通过“人性化偏差”传递情感共鸣。
AI技术的滥用风险与争议
AI换脸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2024年,欧洲某品牌试图利用AI技术“复活”玛丽莲·梦露代言香水,这一行为因涉嫌侵犯逝者权益而遭到强烈反对,最终被梦露遗产管理方起诉并终止。在影视创作领域,如何平衡艺术创作需求与对逝者的尊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演员保罗·沃克于2013年因车祸意外去世,给《速度与激情7》的拍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完成他在片中的未拍戏份,剧组采用了其兄弟担任替身,并通过面部替换技术,让保罗·沃克在银幕上“数字复活”。这一技术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完整的保罗·沃克,也成为电影特效技术在情感与纪念意义上的重要实践。
电影《速度与激情7》的制作团队为此设立了严格规范:仅使用保罗·沃克生前授权的影像资料,并邀请其兄弟担任动作捕捉演员,以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伦理原则。然而,类似的商业滥用案例仍时有发生,这提醒我们,技术的使用必须遵循严格的伦理准则,尊重逝者和相关利益方的权益。
为应对AI技术带来的挑战,各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新增了“深度伪造侵权”条款,明确规定AI换脸需要取得“面部生物特征与动态表情”双重授权。2023年颁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则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添加不可见水印,为技术应用划定了法律边界。
好莱坞主要制片厂也开始在演员合约中加入“数字形象库”条款,要求签约演员授权扫描其360度面部数据。然而,这一做法引发了美国演员工会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这可能导致演员沦为“数据包”。经过协商,业界最终达成共识:每次使用演员的数字分身都需要单独协商并支付额外报酬。这些法律和行业规范的建立,为AI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保技术的发展不会脱离法律和伦理的轨道。
正如《此心安处》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所言:“电影的本质是让观众在感动中思考,而技术是为此服务的工具。” 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电影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深刻理解。从《流浪地球3》的AI协作,到《此心安处》的实时换脸技术,再到《速度与激情7》中对逝者形象的“数字复活”,电影工业正站在技术革命的临界点。AI不仅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将经典修复、虚拟拍摄等变为现实。然而,技术的终极目标始终是服务艺术——当汤姆·汉克斯在银幕上跨越百年时光,打动观众的仍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
记者:邢媛 编辑:邢媛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