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榆林市各大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市民游客纷纷走进文化场馆,在欣赏展览、参与体验活动中感受历史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古风运动会、汉画像石拓印、手工摊黄、文物修复、活字印刷、非遗小课堂等,多场沉浸式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和不断提升的精细化服务,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打卡,让“博物馆热”成为榆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榆林民俗博物馆:手摊千年味,劳动酿古香
5月3日,一场以“手摊千年味,劳动酿古香”为主题的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在榆林民俗博物馆(四合院展区)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中,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细致讲解、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孩子和家长们系统地了解了摊黄的由来、发展以及制作过程,用双手感知传统技艺的温度,在劳作中致敬匠心精神。
“这个假期,我选择在博物馆度过,在活动中了解了榆林的美食文化,并亲手制作了摊黄,我觉得特别充实、有意义。”五年级学生蒋承佑说。
据了解,榆林民俗博物馆在“五一”劳动节假期期间,以传统四合院民居体验为载体,以非遗传承、影视体验和复原生活场景为主要形式,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从织毯织布、文物修复到摊黄、农耕文化体验,与游客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
“我们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形式,让更多的游客和观众走进榆林民俗四合院,体验老榆林人的生活形态,更多地了解榆林民俗文化。”榆林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曹欢说。
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汉石遗韵 拓印传承
五一假期期间,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迎来文化体验热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馆特别推出“汉石遗韵 拓印传承”活动,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参与。通过亲手触摸历史、感受传统技艺,观众在一拓一印间领略汉代文化的深邃魅力,让沉睡千年的汉画像石“活”在当代人的指尖。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提前备好拓版、宣纸、墨汁等工具,参与者可在指导下完成鸟鱼抚琴图、狩猎、博弈等经典主题的拓片制作。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拓印过程分为“清理、铺纸、喷水、打纸、拓印、晾干”等步骤,通过轻刷纸张使其贴合石板纹理,再用拓包蘸墨均匀拍打,最终呈现清晰的汉代生活图景。
参与活动的市民王女士感慨:“孩子第一次知道拓印技艺,不仅动手体验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还通过图案了解了汉代的历史故事。这样的活动比课本更生动!”小学生张同学展示着刚完成的作品兴奋地说:“原来石头也能‘讲故事’,我要把这张拓片带回家收藏!”
此外,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古风运动会,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身穿汉服,参与博弈、踢毽、投壶等趣味游戏。
陕北民俗博物馆:提升精细化服务 绽放民俗魅力
走进陕北民俗博物馆,游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聆听陕北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仔细观看馆内的各类展品,感受着浓郁的陕北文化气息。据了解,“五一”假期,陕北民俗博物馆游客量持续攀升,单日最高游客量近两千人,以家庭亲子游、文化爱好者及研学团队为主。为了应对客流高峰,提升游客体验,博物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需求。
“我们扩充和加强了讲解员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确保高峰期的接待效率。同时招募了‘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免费提供轮椅、雨伞、婴儿车及充电设备, 休息区提供书籍借阅和饮水服务,努力提升游客舒适度”。陕北民俗博物馆讲解员 蔡君茹说。
“博物馆热”折射出公众对高质量文化体验的需求。通过深挖地域特色、创新互动形式、提升服务水平,榆林正将文博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动能,为城市文化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吸引更多的人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蓬勃活力。
记者 王阳 张娟娟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