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普及,让我们每个人都接受了达尔文的演化论,也就是人类是从猿演化而来的。但你可能仍有疑惑,猿是怎么一步步演化出人类呢?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一聊,人类究竟是怎么来的。
其实,在恐龙称霸地球时,人类远古祖先已经出现了,但由于恐龙占据着食物链顶端,因此哺乳类动物只能蜗居在巢穴、山洞、地下以及树上生存。
随着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地面上的生态位被空出,所以哺乳动物适时发展了起来。
随着时间逐渐推移,在距今2300万年-1000万年前,在亚欧非大路上生活着一群森林古猿,但只有生活在非洲的森林古猿才是人类的祖先。
当时非洲还是一整个大陆,东非大裂谷虽然存在,但由于它刚形成没多久,因此南方古猿可以在东非大裂谷的两侧进行活动。
后来,随着地壳运动,东非大裂谷逐渐形成了宽几十米到200千米,长大约6000千米,深达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的大峡谷。
这道天然的峡谷把非洲大陆一分为二,让生活在大峡谷两侧的森林古猿产生了地理隔离,因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再加上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环境差异巨大,东非大裂谷的西部多为树林,因此森林古猿逐渐演化成了善于攀爬的猿类。
而东非大裂谷的东侧由于是热带草原气候,树木稀少,生活在这里的森林古猿不得不下树生活,因此逐渐演化成可以直立行走的地猿。
关于地猿是不是“人”,科学界进行过很多次的辩论,但这也恰恰说明,地猿是介于猿与人之间的形态,只是对于人的定义不同,才始终没能分辨出它是人是猿(目前主流认为是猿)。
地猿虽然已经可以直立行走,但它长时间行走的能力还不具备;虽然地猿还保留着爬树的技能,但却不如猿类灵活。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猿之所以直立行走,可能和食物匮乏有关。地猿的食物匮乏并不是指当时非洲草原上食物匮乏,而是猿类原本生活在树上,随着树林减少,强壮有力的猿类可以占据树林,而相对弱势的猿类会被赶下树,因此才演化出的地猿。
地猿由于食物结构还保持着猿类采集果实以及树叶,所以地猿刚下树时可供食用的食物不多,所以,那些具有“直立行走”突变型的猿类被自然筛选了出来,这是因为直立行走相对于四肢行走而言,可以节省大约75%的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立行走还带给当时的地猿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长距离行走,我们知道人类虽然奔跑速度比不上豹子和老虎,但人类几乎是地球上的长跑冠军。地猿之后的南方古猿就具备了更合理的直立行走的能力,而且走路的速度已经不算慢了,科学家估算可以达到1秒/s的速度,不过,南方古猿主要还是以四肢行走为主。
1972年,法国地质学家莫里斯·塔伊布在埃塞俄比亚地区挖掘出了一具南方古猿的遗骸——露西少女,她也被称为所有人类的外祖母。
科学家对露西研究的比较深入,研究发现露西的直立行走方式和盆骨都已经和现代人类差不多,也就是说,露西已经很靠近人了。
大概在180万年前,人科动物的第一个种诞生了,它就是能人。
根据英国人类学家阿瑟.基恩提出的人属标准定义:人属的脑容量不应少于750毫升,这个数字是区分人与猿的重要标准。
而研究发现,能人的脑容量大概在800毫升左右,因此能人是无可争议的人科物种。能人之所以称之为人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能人已经会使用工具了,当时在能人化石旁边还发现了石片,石锤等。
所以,能人迈过了人与猿的分界线,正式成为人类的一员。
随着能人不断发展,逐渐又演化出了匠人,匠人与能人的区别就是匠人会使用更先进的器具,而是已经会使用火。
火的使用让匠人能够快速获得食物来源,比如可以驱赶猎物,也可以放火烧山,等到山火熄灭后去捡拾来不及逃跑动物的肉(熟肉),由于食用熟肉,所以匠人消化食物的速度变快,获得的热量更高。其实不光是吃肉,当时主要还是以采集为准,很多瓜果通过煮一下,也更容易吞咽,而且也有助于吸收,获取更多的能量。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要吞咽足够你一天能量的胡萝卜,这大概得有几十根,一根根啃,估计要啃一天,而如果你把胡萝卜煮熟,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就吃完,这样就可以使匠人每天的整天时间都忙于吃饭。所以,对于“火”的使用,在整个人类演化史中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而匠人的脑容量相较于能人也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高。
之后是直立人,直立人的特点是会制造工具,人类此时已经开始进入石器时代。直立人有很多后代,比如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但这些人后来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灭绝了,只有智人生存了下来,也就是今天的人类。
如果用演化树来表示的话,人类的演化路线是下图这样:
目前来说,这个演化方向还存有一定的争议,这并不是说这个演化路线不对,而是科学家们发掘出的化石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只能根据目前的研究材料分析出目前的演化路线。
如果未来有新的化石出土或者新的研究发现,或许这个演化路线还会增删一些物种。
不过,目前这个演化方式,是科学界较为主流的演化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