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划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对于与场内外有联系的工程,如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等,应从场外开始施工,逐步向场内延伸。这样可以使修建道路所需的器材直接通过干道运抵施工地点,随着道路向场内延伸,修建好的部分道路即可加以利用,确保现场所需器材的顺利供应,从而充分发挥新建工程的效益,并经济地解决运输问题,争取施工时间。
应先完成全场性的工程,如场地平整、各种管道、电缆线的主干、场内的铁路和主要干道等,然后再完成各独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样做可以确保整个施工现场的公用工程先完成,为后续独立工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在施工时,应先完成零点标高以下的工程,如铺设地下管网、修建专用线和现场内的铁路与公路,然后再完成零点标高以上的部分。这样做能确保地下工程的施工顺序合理,避免对地面以上工程造成干扰,同时符合施工工艺上的严格要求。
在施工时,应先完成主干管线的铺设,再逐步完成分支管线。对于排水系统,应先进行下游部分的施工,再处理上游部分。这样的施工顺序能确保各部分工程能够迅速发挥作用,避免因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工程效益受阻。
为保证拟建工程的结构整体完整性,施工段划分应尽可能利用施工缝、沉降缝等自然分界线。
每个施工段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以满足合理劳动组织的要求,容纳足够的劳动力人数或机械台数。
施工段的界限应尽可能与结构界限(如沉降缝、伸缩缝等)相吻合,或设在对建筑结构整体性影响小的部位,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施工段数目要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的要求,既不能过多导致工期延长,也不能过少导致工作面利用不足。
在划分施工段时,还应考虑各施工过程均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施工段的数目要满足合理流水施工组织的要求,即m≥n,其中m为施工段数,n为施工层数,以保证相应的专业工作队在施工段与施工层之间组织有节奏、连续、均衡地流水施工。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并尽量减少施工成本和时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施工顺序和施工段划分,但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