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向阳红10”号在南海北部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连日来,在蔚蓝色的南海北部,我国科研人员在“向阳红10”号科考船上,成功开展了多种类型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科考试验。
由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及科普机构开展的“深蓝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风吹浪打中,实况检测了各种无人科考设备的“i3”性能——创新性(Innovative)、集成性(Integrated)与智能性(Intelligent)。
7月8日,智能海水取样无人机从海里采水归来。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参加此次科考试验的无人机包括智能海水取样无人机、遥感平台无人机、航磁多旋翼无人机、航磁固定翼无人机、六旋翼无人机(自研)、热成像识别检测无人机、跨域无人机等多种类型。各种本领高强的无人机在南海竞技,展开了一场“科考比武”。
参加此次科考试验的珠海云洲L25C调测无人艇,是一款可在近浅海开展海洋环境勘察的多用途无人平台,“海豚3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是可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救援设备,在此次海上科考试验中性能均表现优异。
7月9日,珠海云州L25C调测无人艇在南海进行科考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由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和安华海洋合作研制的无人潜器,可自主在海水中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自主采集海水样品,今后可望在热液区、冷泉区的采样中大显身手。
“深蓝智能i3航次”首席科学家、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林间表示,经过海上实况演练,本航次成功实现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三位一体”集群科考,为我国今后实现无人化、立体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动态监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7月8日,科研人员将无人潜器吊运入海开展科考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为推动海洋科技多维度发展,本航次在组织模式上进行了创新,融合科研探索、产业应用与公众科普于一体。40名队员乘坐“向阳红10”号科考船于7月7日从珠海起航奔赴南海北部目标海域,计划7月11日返回深圳。
“向阳红10”号科考船是我国深远海综合科考船的主力之一,排水量4615吨,长93米。自2014年入列以来,已成功执行40多个海上重大调查航次。根据计划,“向阳红10”号科考船今年秋季将执行“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航次任务。“深蓝智能i3航次”是该航次的先锋航次。(记者张建松、岑志连)
7月8日,“深蓝智能i3航次”首席科学家、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林间(中)在“向阳红10”号指导科考安全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9日,航磁固定翼无人机飞过“向阳红10”号开展科考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9日,珠海云洲L25C调测无人艇在南海进行科考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8日,跨域机器人从“向阳红10”号起飞开展科考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9日,智能海水取样无人机从“向阳红10”号出发执行任务。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8日,热成像识别检测无人机从“向阳红10”号起飞开展科考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7月9日,“海豚3号”水面救生机器人在海面开始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