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意识到“丢人的是施暴者”,是自救第一步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受害人谢女士。 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维持原判”,据潮新闻报道,9月9日谢女士“两年被家暴16次案”刑事案件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二审宣判,前夫贺某阳的上诉被二审法院驳回。此前,一审判决判处贺某阳有期徒刑11年。获知二审结果后,谢女士当场表示将申请再审。而一句“被家暴不丢人,丢人的是施暴者”,让人感叹她的清醒和坚定。

谢女士遭遇的家暴之恶,令人发指。据媒体报道,在婚后短短两年内,谢女士遭受贺某阳16次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最为严重的一次家暴,导致她肋骨骨折、十二指肠断裂、小肠梗阻等,需终生挂着粪袋生活。这对受害者谢玉梅女士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伤害是永久性的,痛苦常人难以想象。这不仅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更是一起极其恶劣的家庭暴力犯罪。

无论未来申请再审的结果如何,对谢女士来说,已无法弥补失去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她需要长期的医疗支持、心理康复和社会的关怀,未来的生活可以说充满挑战。不过,她也提到正在学习直播带货技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赚钱养家。“被家暴不丢人,丢人的是施暴者”,谢女士在面对媒体时的这句话,展现出了坚定的自我认知与巨大勇气,这些都支撑着她走到了今天。也愿谢女士能够早日走出阴影,并在将来的日子里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善待。

谢女士的遭遇,再次揭示了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反复性和危害性,在社会层面也引发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对“丢人的是施暴者”要有清晰认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开展自救的第一步。一些人遭遇家暴后,认为家丑不能外扬,选择忍气吞声。事实上,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时越忍气吞声,越变本加厉。此案中高达两年16次的暴力行为,正说明了受害者身处其中的困境和无助。同时,婚姻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又往往非常复杂,有时受害人可能出于经济依赖、情感牵绊、害怕报复、为了孩子,以及施暴者事后道歉忏悔等原因,选择默不作声,失去求助机会。所以,万一遭遇家暴,不能因为家丑的羞耻感而放弃求助,同时要学会留足证据供警察取证,勇于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为何16次暴力未能被及时拦截?社会干预与庇护机制能否更早启动?这起案件也引发更多思考。当亲友或者社会机构在遇到相关求助时,也需要摒弃“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陈旧观念,对家暴行为提高警惕。能否在第一次或早期家暴时就进行有效干预,是避免悲剧恶化到不可挽回地步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一个能够及时介入并提供有效帮助的系统,包括警方、妇联、社区、医疗机构和司法机构的联动,成为受害者可以依靠的力量。

反对家庭暴力依然任重道远。受害人终身挂粪袋的悲剧,应当成为彻底铲除家暴土壤的转折点。这既需要法律持续亮剑,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提高意识,打破沉默,共同构建对家暴“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别让你身边的她,成为下一个终身挂粪袋的受害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潮评丨意识到“丢人的是施暴者”,是自救第一步
2025-09-09 17:33:00
汇聚向善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七里河区慈善总会开展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
2025-09-09 15:47:00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荣获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2025-09-02 15:30:00
莱西花棍:舞动千年的非遗瑰宝
2025-08-16 07:54:00
恶心!一外卖员曝光,官方介入:下架、关停、查封
2025-08-15 10:51:00